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美丽城市扶余县

    信息发布者:丁显胜
    2017-08-29 22:50:49   转载


    扶余县[县]

    扶余县地处松嫩平原东北部边缘,位于吉林省东北部,松原市东部。西与松原市宁江区接壤,南隔第二松花江依次与吉林省前郭县、农安县、德惠市为邻,北以松花江为界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对,东北隔拉林河同黑龙江省双城市相望,东以回塘沟为界与吉林省榆树市接壤。扶余县幅员面积4673平方公里,占吉林省幅员面积的2.5%,占松原市幅员面积的21.2%。东西极点距离106公里,南北极点距离86公里,略呈南北窗而东西宽的狭长形状,是沟通黑龙江、辽宁两省的公路和铁路交通要塞。

    扶余县[县]

    扶余县地处松嫩平原东北部边缘,位于吉林省东北部,松原市东部。西与松原市宁江区接壤,南隔第二松花江依次与吉林省前郭县、农安县、德惠市为邻,北以松花江为界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对,东北隔拉林河同黑龙江省双城市相望,东以回塘沟为界与吉林省榆树市接壤。扶余县幅员面积4673平方公里,占吉林省幅员面积的2.5%,占松原市幅员面积的21.2%。东西极点距离106公里,南北极点距离86公里,略呈南北窗而东西宽的狭长形状,是沟通黑龙江、辽宁两省的公路和铁路交通要塞。

    编辑摘要

    基本信息 编辑信息模块

    中文名:扶余县
    外文名:Fuyu
    所属地区:中国 吉林省
    建立时间:永乐六年(1408年)
    面积:4673平方公里
    人口:73.6万人(2006年)
    GDP:63.5亿元人民币(2006年)
    地理位置:东经125°0′-126°10′、北纬44°44′-44°30′
    电话区码:0438
    邮编区码:131203

    目录


    大致以增盛-----新站-----弓棚子为界,东南部地区地面波状起伏,海拨180---230米,最高点南鹰山海拔261.8米。相对高差15---25米,最大40---80米。肖家一带侵蚀切割强烈。西部地区海拔140----180米,相对高差5---15米,地面平缓,呈微波状起伏。中部夹津沟盐碱化低地海拔140---170米,相对高差1—5米,成为地下水和地表水汇流的中心。沿江河谷平原区海拔123—155米,由上游向下游倾斜,最低点是伊家店农场东北部拉林河与松花江汇流的三角地带,海拔116.3米。扶余县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,周围江河水流下蚀切割,形成高出河床20至80米的河间台地。全县小于5度的平地占99.19%;5----10度的坡地点总面积的0.63%;10度以上的坡地占总面积的0.18%。


    历史沿革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  扶余历史悠久,早在西汉初期,这里便建立了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部落车家——夫余国,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。


    扶余县地图
    扶余县地图

     后几经变迁,1995年7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制,县政府驻地东移至三岔河镇,扶余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。

       扶余县为黑龙江省原辖县。位于松花江干流南岸,北以松花江与肇源县分界。今吉林省松原市。

       扶余一带,清代,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,副都统驻伯都讷城。伯都讷城是清初“边外”(柳条边)七大军事重镇之一。1682年(清康熙二十一年),设立伯都讷站,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。1693年(清康熙三十二年),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,名伯都讷新城(今扶余镇),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。1811年(清嘉庆十六年),设置伯都讷厅,驻伯都讷新城,同时设分防巡检一员,驻孤榆树屯(今榆树市),隶属伯都讷厅。1906年2月15日(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),伯都讷厅升改新城府,驻新城,与伯都讷副都统同城;孤榆树屯巡检改设榆树县,由新城府领。翌年4月,裁将军,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。1909年6月2日(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)批准,裁撤伯都讷副都统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1913年3月,改为新城县。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。1914年2月,因与河北、山东等省新城县重名,奉令改称扶余县。同年6月,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,隶属滨江道。

       1929年2月,废止道制,由吉林省直辖。东北沦陷后,隶属吉林省管辖。1945年“九三”抗日战争胜利后,初隶吉江行政区,1946年5月划归嫩江省管辖。1949年5月,划归吉林省管辖。1956年隶属公主岭专区,1958年10月改隶白城专区。1987年11月19日,国务院批准,撤销扶余县,设立扶余市(县级)。1992年6月6日,撤销扶余市,设立松原市(地级)。

       伯都讷地方始设副都统时,辖境较宽,大致为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区、扶余县、榆树市三县市区。

    扶余县
    扶余县

     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6年)以后新城府时期,以汇塘沟、珠尔山为界,其东属榆树地,其西属新城府,辖境与1983年9月以前扶余市辖区同。 1983年9月,改32个人民公社为乡,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,乡下辖村、社;保留扶余、长春岭、陶赖昭、五家站镇,国营农场不变。1987年,全县共有9镇、26乡和两个国营农场。各乡镇计辖22个街道、474个村。

       1995年扶余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,25个乡,10个镇,两个国营农场。483个行政村。全区总人口1145011人,14个少数民族。

       1995年12月,扶余县辖四马架乡、永平乡、社里乡新站乡、更新乡、徐家店乡、伊家店乡、石桥乡、三义乡、肖家乡、榆树沟乡、新城局乡、大三家子乡、二龙山乡、拉林乡、万发乡  扶余县
    、大林子乡、七家子乡等18个乡,长春岭镇、五家站镇、陶赖昭镇、蔡家沟镇、三岔河镇、弓棚子镇、三井子镇、增盛镇等8个建制镇。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。

       2005年乡镇合并,2006年社里乡划归松原市,扶余县现辖三骏乡、永平乡、新站乡、更新乡、伊家店乡、肖家乡等6个乡,长春岭镇、五家站镇、陶赖昭镇、蔡家沟镇、三岔河镇、弓棚子镇、三井子镇、增盛镇、大林子镇、新万发镇、新源镇等11个建制镇。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。辖415个行政村。全县总人口735727人,182696户。农业人口663106人,城镇人口72621人。9个少数民族,10740人。

    人口民族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扶余县区内的居民,多系清中期以后由中原各省陆续迁入,多民族混居,姓氏也较为复杂。民族和姓氏分布无明显规律。到2006年,全县总人口735723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72621人,农业人口63106人。家庭总户数82696户。总人口性别构成:男性373813人,占53.8%,女性361914人,占49.2%。人口出生率为4.1‰,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154.18人。全县7岁以上人口中,接受小学以上教育的人口占100%,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占97%。县区主要宗教佛、道、伊斯兰天主教信奉者近6万人。

    全县共有10个民族,少数民族9个,人口9740人,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.4%,其中朝鲜族455人,满族6038人,蒙古族1786人,回族784人,锡伯族624人,苗族12人,达斡尔族1 人,傈僳族9 人,黎族3人,这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三岔河镇三骏乡陶赖昭镇等乡镇。


    著名人物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  表演明星高秀敏,何庆魁,魏三均是该县人。


    高秀敏
    高秀敏

     爱国将领萧振瀛是扶余县四马架乡的,是扶余县人民的骄傲。县内的振瀛大路就是为纪念萧将军以萧将军的名字来命名的。还有舍身炸碉堡的梁士英同样是扶余县人.

    气候特点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按中国自然区划,扶余属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区,大陆性明显。四季分明,春季干旱多风;夏季湿热多雨;秋季温和凉爽;冬季漫长寒冷,降雪稀少,江河结冰,大地封冻时间长。按照10℃—22℃区间标准划分季节,扶余春季为5月1 日至6月24日,间日55天;夏季为6月24日至8月13日,间日50天;秋季为8月13日至9月30日,间日47天;冬季为9月30日至5月1 日,间日213天。

    全年太阳辐射量东西部平均每平方厘米108.5千卡;百年平均气温4.5℃,月份平均为–18.8℃,月份平均为23.3℃,均温差42.1℃,年无霜期145天。降雪、初冰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。稳定结冰期在11月下旬,平均冰厚0.95米左右。大地封冻期在11月中旬,冻土深1.3---2.0米。解冻在3月下旬至4 月上旬之间。

    大气平均降水145.8毫米,总量约为25.83亿立方米,年平均地表流量0.93亿立方米。由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弱和北台早晚的影响,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,多时在650毫米以上,少时不足300毫米,而且分布不均,由东向西呈递减趋势。受夏季气压形式和松辽平原地形风洞的影响,县区内常刮西南大风,特别是春季,一刮数日,揶地扬沙,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。

    自然资源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扶余的气候条件给县区发展农、林、牧、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,使扶余成为粮食和水产的重要地区。

    扶余的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尚属丰富。第二松花江、松花江、拉林河流经县境段干流总长度324公里。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05亿立方米,境内有较大支流2条,较大湖泡14个,总水面243平方公里;地下潜水、半承压水、第三系承压水埋藏较为丰富。这些为发展水利、水产提供了条件。

    县区内土质资源因土质、地形、降水及气候条件的差异,大体可分为5个类型区,即东部黑土区、南部风沙区、中部盐碱土区、西北部黑钙土区和坎下草甸土区。土壤可分为九类,总面积424990公顷,呈马蹄形分布,均宜农宜林。其中黑土、黑钙土、草甸土、冲击土占80%,风沙土占18%,其它如泥炭土、水稻土、只有零星分布。全县有可耕地面积228400公顷,为发展农业奠定了基础。

    矿产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油母页岩石英沙以及泥炭、粘土、河流石等。

    扶余的天然植被分布具有森林草甸和草原相间的特征,据1986年普查,县内野生植物计有91科564种。其中菊科87种,禾本科52种,豆科39种,藜科28种,蔷薇科28种,其它科不超过25种。较常见的60余科约160种,分布全县各地。

    野生动物有哺乳类、鸟类、爬行类、两栖类、昆虫和鱼类。

    主要是鱼类,生活在松花江、第二松花江、拉林河及其较大支流中,计11科41种。

    90代以前,县内生物资源种类多、数量大,后因酷捕过采以及繁衍条件恶化,已渐减少,有的品种基本绝迹。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加强环保、恢复生态,情况有所好转。

    扶余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、霜冻、干旱、大风、洪涝、冰雹和病虫害等。

    行政区划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伯都讷地方始设副都统时,辖境较宽,大致为今松原市宁江区江北地区、扶余县、榆树市三县市区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6年)以后新城府时期,以汇塘沟珠尔山为界,其东属榆树地,其西属新城府,辖境与1983年9月以前扶余市辖区同。

    1983年9月,改32个人民公社为乡,人民公社改称乡人民政府,乡下辖村、社;保留扶余、长春岭、陶赖昭、五家站镇,国营农场不变。1987年,全县共有9镇、26乡和两个国营农场。各乡镇计辖22个街道、474个村。

    1995年扶余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,25个乡,10个镇,两个国营农场。483个行政村。全区总人口1145011人,14个少数民族。

    1995年12月,扶余县辖四马架乡、永平乡、社里乡、新站乡、更新乡、徐家店乡、伊家店乡、石桥乡、三义乡、肖家乡、榆树沟乡、新城局乡、大三家子乡、二龙山乡、拉林乡、万发乡、大林子乡、七家子乡等18个乡,长春岭镇、五家站镇、陶赖昭镇、蔡家沟镇、三岔河镇、弓棚子镇、三井子镇、增盛镇等8个建制镇。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。

    2005年乡镇合并,2006年社里乡划归松原市,扶余县现辖三骏乡、永平乡、新站乡、更新乡、伊家店乡、肖家乡等6个乡,长春岭镇、五家站镇、陶赖昭镇、蔡家沟镇、三岔河镇、弓棚子镇、三井子镇、增盛镇大林子镇、新万发镇、新源镇等11个建制镇。另有国营伊家店农场和两个灌区。辖415个行政村。全县总人口735727人,182696户。农业人口663106人,城镇人口72621人。9个少数民族,9740人。

    民主法制建设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,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和谐。认真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、决定,密切同县政协的联系,积极听取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,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85件、政协委员提案134件。深入开展普法工作,切实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。顺利完成了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,村民自治和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巩固。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,消除和化解了各类不安定因素。完成了全县警务改革工作,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,五年来共破获刑事案件5472起,摧毁犯罪团伙297个,建设“平安扶余”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消除各类安全隐患2330处。全面贯彻《信访条例》,处理各类信访4869件次。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活动,新建了高标准的政务大厅,组建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,开展了民主评议百名科长和政风行风测评活动,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改善。

    经济建设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2006年,全县GTP实现63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3%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.5亿元,比上年增长63.8%。三次产业比为:48.5:19.1:32.4。

    农业经济--2006年,农业总产值实现48.6亿元。比上年增长9.5%;牧业总产值实现14.3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的29.4%。粮食总产量达到185万吨,稳居全国前五位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098元,比上年增长17.7%。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,近几年累计建设标准良田40万亩,改造中低产田50万亩,完成水利投资1.6亿元,新打农田抗旱井5860眼,新增各类农机具8万台套,植树造林1.3万公顷,建设生态草1.7万公顷,有序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。

    工业经济--2006年,工业总产值实现36.5亿元,比上年增长65.9%,工业增加值实现11.7亿元,比上年增长64.2%,分别是2001年的8.1倍和8.7倍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7.5亿元、实现增加值5.8亿元,分别增长58.3%和64.1%。几年来,通过招商引资,新上各类工业项目423个,冀东水泥、汇海酒业、联润公司、腾飞木业、鹏鸿木业、金龙化工等一批较大工业企业相继落地,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51户,比2001年增加31户,改写了恢复县制后扶余没有大工业的历史。工业集中区和工业园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,规划建设了1个省级工业集中区、3个市级工业园区,共聚集企业134户,解决就业1.1万人,工业总产值可实现18.5亿元,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.7%。石油资源开采实现了零突破,已探明石油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。2006年,新打采油井63眼,评价井9眼,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。

    第三产业--2006年,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0.6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2%。通过市场化运作,新建了三井子杂粮市场、德卡时代购物广场、物流配送中心和农贸综合批发市场,城乡各类市场日趋活跃,商贸服务业活力不断增强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.2亿元,比上年增长22%。此外,交通运输、餐饮服务、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,物流配送、电子商务、邮电通讯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普遍兴起。

    改革和对外开放   2006年,全县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任务;供销企业、外贸企业顺利实现了并轨改制;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展顺利,企业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,分流富余人员5673人。农业税配套改革、社会保险、医疗保险和事业单位改革也稳步推进;撤并8个乡,优化了乡镇布局,精简了行政机构。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。近年来,共引进各类项目969个,引进域外资金41.6亿元。相继开展了与美国、韩国、台湾、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,充分展示了扶余的整体优势和独特魅力,提高了对外知名度。近五年共出口各类农副产品及化工产品2.6万吨,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1.5亿美元,有14家企业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。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基础设施建设--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,城市承载功能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。五年来,累计投入资金6.9亿元,其中2006年投资3.6亿元。城区基础设施有了重大改善,共建楼房132栋,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;改造了工商路、通铁路、联盟街、通达街、经纬街,延伸了扶余大街,新建了育才街、文昌街,拓宽延长了春华路;新建了中心广场和站前广场;新铺设供水主管线8000延长米、排污管线4000延长米;新建2座集中供热站,供热能力达到80万平方米;新安装、更换路灯726盏;植树6250株,绿化面积8.5万平方米。完成小城镇建设52万平方米,新增建制镇3个。

  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。五年来,共投入9450万元,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97公里。其中,水泥路55公里,油路260公里,红砖路582公里。投资7400万元,完成农村电网改造2374公里。新建改建桥梁42座,新建液化气中转站4个,程控电话实现了村村通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0%。

    财税金融--财税金融工作稳中有进,财政支撑能力日益增强。2006年,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.5亿元,比上年增长45.9%。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.2亿元,比上年增长51.6%。五年来,累计向上争取资金17亿元,启动了2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工资,解决了干部职工的部分档案工资,缓解了社会压力。累计投资1.1亿元,为较大工业项目落地及时提供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,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进程。金融部门继续加大资金筹措和金融秩序整顿力度,各项存、贷款余额分别实现26.6亿元和41.9亿元。保险范围不断扩大,各种保费收入实现4.6亿元。

    社会事业/扶余县[县] 编辑

    社会保障--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做到了应保尽保,并实现了社会化管理。五年来,共发放养老金1.3亿元、失业救济金261万元、低保资金6015万元、救灾资金1326万元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7%,有3.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100元,比上年增长16.4%。劳务输出9.6万人,增加收入4.1亿元,解决了农村的“两个剩余”。

    教育卫生--教育事业健康发展。近年来,投入资金8612万元,新建改建校舍10.7万平方米,新建教学楼21栋,撤并中小学110所,实施了县幼儿园整体搬迁和士英学校异地建设。到目前,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全县有国办幼儿园5所、民办幼儿园23所,每所小学均设有中心园或学前班;有乡(镇)中心小学26所,城区小学2所,村级小学329所;有普通初中24所,职业初中5所,每个乡镇均有初级中等教育学校;有重点高中一所,职业高中1 所,农职教中心1所;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5所。中小学生在校人数97845人,其中,小学生69040人,初中生24035人,高中生4770人。全县中小学校园总面积452万平方米,小学生人均51平方米,中学生人均40平方米;校舍总面积42万平方米,小学生人均3.8平方米,中学生人均6.4平方米。全县现有教职工总数7227人。教师年龄、专业结构合理,有国家、省、市级师德标兵52人;特级教师6名,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,省级学科带头人25人。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。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、巩固率、毕业率达100%,中学毕业率达98%以上。全县普及型实用技术培训25万人,基本达到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科技致富明白人。中小学校,学生在种类评比中均有较好成绩,

   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。启动了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,投资2677万元,新建扶贫医院2所,新建、改建、扩建乡镇卫生院21所,三级医疗网络初具规模;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深入推进,参合农民达到43.6万人。到目前,全县共有63个医疗卫生单位,其中2个县级医院、2个扶贫医院、4个中心卫生院、21个乡镇卫生院 ;28个预防保健站;4 个县直卫生单位。还有两个民办医院,594个村级卫生所。卫生系统现有职工1707人,卫生技术人员1403人,占82%,有高级职称26人。设有编制床位1200张。儿童计划免疫保持较高疫苗接种率,通过各种预防措施,没有大的传染病发生,婴儿下降到千分之十四,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。

    扶余县扶余县图册

    文化体育--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。组建了满族艺术团,启动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工程,成功举办了恢复县制以来的首届全县体育运动会。目前全县文化活动队伍有40多家,300多人。有4 个乡镇进入了省级文化百强镇,弓棚子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。现有24个文化工作站,标准图书室14个,有千余篇论文、美术作品、音乐作品、文学作品在各级各类有亲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,带支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及和开展。扶余运动员在省十三届运动会上取得了2金2银2铜的好成绩,省十四届运动会上获1金2银3铜的好成绩。

    计生广电--人口和计划生育控制能力明显提高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.8‰以下。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编播制作实现了硬盘操作,组建了广播电视网络公司,全县无线电视覆盖率100%,有线电视节目覆盖率90%以上,广播覆盖率100%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.7万户。

    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--落实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,环境质量不断改善。依法保护基本农田,合理开发利用了土地矿产资源。依法退耕还林还草,使生态环境得到改观,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4%以上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